半年前種下了兩盆小小櫻花苗,在萬物復甦的春天,它們長得很快。一株一株漸漸探出頭來,向上茁壯。每天看著花苗漸高、漸多,心中總是歡喜,想著我將擁有一片櫻花林。
一個多月過去,盆子逐顯壅擠,一株挨著一株,似乎往上搶先葉子才能掙得陽光,往下抓緊根部才能吸得養分與水。人不喜歡狹小的空間,想必植物也是吧!
趁著清明假期,也逢春雨紛落,趕緊為大家安個獨立的家,高壯的就到大盆,矮小的就暫住小窩,總之一個蘿蔔一個坑,各得其所。花了一整個上午,指縫都黑了,小小的陽台也被櫻花苗所佔據。數數,我共擁有140多棵櫻花呢!開始苦惱之後種哪好?
換了大空間,花苗的成長速度又飆快,就像孔雀魚一樣,小魚在育嬰房永遠長不大,放到大魚缸之後便像吹氣球似的,轉眼長大許多。每天最放鬆的時刻就是待在生氣蓬勃的窗前看看花苗、澆澆水,這才是"開心農場"啊!偶見小苗旁又冒出小小苗,或察覺到某株的葉子又多了一層,那種快樂好像小學生做實驗一樣,覺得有趣又新奇。
這段期間,爹娘總是催促著我將這些花苗移植到校園中,他們說種在真正的土地上,樹才會長大啊!但我擔心,倘若真的移去校園中,遲早被雜草淹沒而後被當作同類一併除掉。
每回在校園中見到櫻花樹,看到碩大的葉片、微粗的枝幹,總會反問自己:要多久自己種的櫻花才能成樹、成蔭?甚至開花?如果我取嫩枝扦插,不是更快嗎?......反觀這一年多來的"傳承"舉動,真的好傻。
當春去夏就來,櫻花小樹似乎耐不住高溫,一棵一棵落光葉子。正煩惱時,發覺"一枝獨秀"的它們又陸陸續續密集地吐出新葉,這彷彿是好消息......
山櫻花,本就是生長在較寒冷、海拔較高的地方,今天我將它們安在正午會高達30多度的陽台上,恐怕對它們是嚴重的傷害。尋不到可以移居的地方,只能委屈它們,140多棵的小苗截至目前剩不到一半了,即使我每天勤澆水讓土壤保持濕潤,但也經不起陽光和高溫,多數還是焦枯掉了。
期盼剩下的小樹能爭點氣快快長大,熬過這個酷暑並撐過今年的寒冬,待春天來臨時一定讓大夥回歸自然,讓大地滋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