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,去年當了鳥兒,嚐了枝上的櫻花果,它有著淡淡櫻桃香,入口卻只有苦澀可形容。鳥兒除了果腹,還會將種子藉由某些方式散播到各地。所以我撿拾落果,摘取熟果,準備利用人工培育將這美麗的櫻花繁衍下去。知道成功機率不大,但是還是想試試。
櫻花種子並不像綠豆、橘子籽等容易發芽,它有一層果殼保護著,而且有休眠期。上網搜尋了櫻花發芽的資料,大致有兩種方式:一為破殼法,以外力將堅殼去除,取果仁覆土發芽。二為低溫法,給予種子潮濕的環境並送入冰箱冷藏數個月,如此可打破休眠期,促使其自然發芽。
首先將果肉剔除,洗淨晾乾等待發落。
破殼法有點揠苗助長的感覺,時間不對硬是要取出果仁讓它快快發芽。我嘗試了各種手工具,舉凡鐵鎚、老虎鉗、尖嘴鉗、板手等,都找不到最佳破殼武器。最後選擇以鐵鎚土法煉鋼,敲敲敲,只是力道控制不妥,整顆種子就碎成一片,要不就在屋內到處彈跳,僅有幾回能聽到清脆的殼裂聲,就像是嗑瓜子那般,此時方能完美順利取出果仁。
經實驗,個人覺得破殼法既費力氣又違反大自然法則,而且發芽率並不高,大概只有5%左右。成長的速度不快,不知道是不是培養土不夠肥沃的關係?還是它們都被敲壞了?
剩下的部分就以低溫冷藏法促使發芽,約莫去年四月份送入冰箱,七月中將發芽的挑出種植,發芽率也不高,但比起破殼法好許多。且其成長速度似乎比破殼法快,不到一個月,第二層葉子就長出。只是這兩批櫻花苗在我忙於工作與學業後,漸漸被忽略,冬天一來,馬上被東北季風掃到焦枯。
年前,把剩下還窩在冰箱的取出一看,幾乎都發芽了。果然還是順應大自然才是王道,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好季節,希望這一批播下,很快能看到小小森林出現。植物還是需要陽光,播下沒幾天,雖然台中都是陰陰濕濕的,但它們已漸漸轉為綠色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