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學期將邁入最後一週。後三分之ㄧ的日子過得特別快,應該是課表紮紮實實地多了五節課與得備這門課的關係。我頗喜歡這代課班級,到了國三上課的情況與反應都挺好的,每回踏進教室總有人愛甜言蜜語幾句,雖然不是太真實,卻令人很開心。規定的作業多能按時完成,沒能完成的也不囉唆地配合練練體能。1/3這天,這班的某同學因公務沒上到課,課後隨即跑來問剛剛上了些什麼?應該注意些什麼?當下好感動,如此對自己負責又主動學習的孩子真的不多了。猶記得去年此時,前303也有幾位類似的同學,破病了還要求午休時間補課加強,精神令人佩服(不過...這也讓我染上流感-__-|||)。
而原先手上的生活科技課這陣子也開始整理成績、催繳作業以及期末評量。
因此,小國一某班級連續幾堂出現了以下的聲音:「老師,那天我去語文競賽沒上到課,學習單可不可以不要交?」、「老師,某月某日我請病假,這部份的圖可以留空白嗎?」、「老師,重考啦!我錯的題目都是我請假出國旅遊講的部份,沒有聽到不算啦!」...balabala。這些話並不會讓人發怒,倒是感到欣慰,因為這代表孩子還是重視這已被邊緣化的科目。有些學生即便提醒他們作業缺交會沒成績,他們仍是無動於衷。
後來舉了上述學長姐的例子讓小國一們去思考與比較。如何才是正確的?如何才是有利於自己的?學習的中斷或落後,是該空白還是該填滿?我想在他們心中都獲得了一個答案,至於是什麼,就取決於他們對於學習與處事的態度了。
態度↓:圖來源-http://www.gowhytown.com.tw/SFA1.asp。近年來,街頭和校園中出現很多"態度",但是身穿"態度",是否就瞭解它的涵義?是否就能符合原創者所期許的精神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