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↑起駕當天下午二點多,廟埕廣場。)
(↑三尊媽祖,"大媽坐殿,二媽吃便,三媽愛人扛,四媽閹尻川,五媽五媽會":大媽就是鎮殿媽祖,不出巡,留在宮中;二媽坐在鎮殿媽前,一般焦點通常集中在大媽身上,所以說二媽享受香烟,不必負擔什麼責任;三媽指的是副爐媽,三月要和正爐媽一起出巡、平日接受民眾請回家祭拜;四媽是正爐媽,專責醫療,所以神座下方之前常被信徒挖木屑當藥引;五媽常被請出去參加民間活動。)
(↑起駕前媽祖鑾轎放置在天公爐前,最前頭是"涼傘"或稱"娘傘",是鑾轎的前導,逆時針旋轉。轎前兩支芭蕉扇為"涼扇",此二者是為媽祖遮陽搧涼用。)
(↑媽祖左右護法之ㄧ:水精將軍,也就是"千里眼"。髮上為篙錢,手上為手錢,大家競相爭取。)
(↑媽祖左右護法之ㄧ:金精將軍,也就是"順風耳"。祂們也是媽祖前導部隊之ㄧ:莊儀團。)
(↑晚上六點多,鎮瀾宮內擠滿了人,看大家的表情都是那樣的虔誠良善。)
(↑媽祖入轎後,就停在上殿前,這時候是祈求聖水的時間。轎下有長板凳,凳上有金紙,也就是俗稱的"墊轎金",很多人搶著要,因為可以保平安!)
(↑大家擲筊請媽祖賜水,祈求喝了身體健康、事業順利、考運旺旺...)
(↑這是進香旗,沿途廟與蓋廟章,出發時展開,回程時捲起,代表把各地廟宇的香火帶回。隨著時間與次數,有歷史的進香旗都是黑黑的。)
(↑媽祖的前導部隊之ㄧ:太子團有三太子和濟公兩位神明。可愛的太子,嘴裡會含著奶嘴,手上會發糖。聽說買新奶嘴跟太小交換回去給BABY含,小孩會乖乖唷!)
(↑媽祖的前導部隊之ㄧ:彌勒團,喝著酒走醉步!有彌勒羅漢、彌勒祖師、彌勒古佛等三位神明。)
(↑媽祖的前導部隊之ㄧ:福德彌勒團,有彌勒羅漢、彌勒祖師、彌勒古佛等三位神明,為了和彌勒團區分加上玉女和土地公兩位神明 。)
(↑媽祖的前導部隊之ㄧ:三十六執士,共有八面採牌,龍鳳旗暨十八般武器,龍頭拐居前、鳳尾壓後。行進時執士分執兩旁,將媽祖神轎保護在中間,避免妖魔犯駕或冤魂攔路告狀。他們身上所穿的稱為"號掛"。照片邊邊有傘和電音舞轎。)
(↑媽祖的前導部隊之ㄧ:三十六執士的八面採牌。)
(↑媽祖的隨行部隊:腳踏車團。隊員著制式服裝,戴帽、穿白上衣、黑領帶、卡其色長褲,手戴白手套,可以說是進香團隊中的模範團。在媽祖駐駕的廟宇前組成兩道圍牆,方便媽祖鑾轎入廟停駕。又稱為"鐵衛"。)
(↑約傍晚時分,順天路沿線就會擺出當地善男信女提供的素食茶點,讓過路人享用。而媽祖廟後方也提供了大量的素食點心。這是我最愛的一攤,有好吃的油飯、米粉和湯圓,穿藍衣的供應者開心的模樣,感覺好讚!付出的喜悅就是醬子吧!)
(↑繡旗隊,由婦女組成,這支隊伍跟隨媽祖步行八天七夜,需要相當的毅力與耐力!)
(↑媽祖回鑾當晚,回到大甲的陣頭會先行遊街,然後到鎮瀾宮廟埕致意,也算是正式"落馬"。陣頭回到廟埕時常會施放大量煙火,以示歡迎。)